知識 |
來源:自用則小網 作者:楊泓/文 晉心榮/攝 發表時間:2023-03-23 瀏覽次數:392 |
https://n.sinaimg.cn/spider20221219/69/w1027h642/20221219/7c67-ccddb51ab73c95ac63cc63073372cf0a.png
原標題:如果沒有發動宣武門之變,李世民會是果沒什么下場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唐朝文化絕對占了舉足輕重之筆。動宣而且真正讓唐朝文化發揚光大的武門并不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而是李世我們家喻戶曉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唐太宗并不是什下皇室正統,而是果沒李世民發動了宣武門之變,將唐朝太子殺害,動宣奪得了繼承皇位的武門權利,從而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有時我會想,什下李世民為什么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目的果沒純粹是奪取皇位嗎?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重要原因?假如當年沒有發生玄武門之變,歷史還是動宣現在的樣子嗎?大唐還會是我們現在認知的大唐嗎?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宣武門之變。發動宣武門之變之前,武門太子李建成向李淵提議,李世讓齊王李元吉帶兵攻打秦的什下附屬國,這樣也可以以借刀殺人的手法削弱了李世民的勢力,并且可以增長士氣,不過這一舉動被聰明的李世民一眼看穿。就在宣武門之變開始的前一晚,大臣傅奕向李淵報告,有一顆太白星出現在秦國的上空,這寓意這秦王將奪得天下。李淵聽后慌忙召見秦王李世民進行詢問,聰明的李世民趁機向父皇告狀:太子和齊王在后宮貪圖美色,并且設計套路陷害自己,同時講出了太子的一些陰謀。李淵聽到后大吃一驚,立馬覺得第二天讓太子和齊王來當面對證。 當夜,秦王李世民分析當下形式,決定背水一戰,馬上安排精兵埋伏于太子面圣的必經之路玄武門。第二天,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騎馬趕往皇宮,行至玄武門時發覺情勢不對,立馬掉頭返回,不料秦王李世民突然出現,并且在后呼喚二人,李元吉頓時覺得苗頭不對,抄起弓來,向李世民連射三箭,但均未射中。李世民見對方已經動手射箭,毫不客氣也向對方射箭,但他瞄準的是李建成,并且一箭將其射死。秦王府大將尉遲恭也射死了李元吉。太子和齊王受到攻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東宮,太子李建成的部將也不是吃干飯的,東宮將士馬上攻打玄武門,并且打算圍攻秦王府。此時秦王身處險境,情勢萬分危急,尉遲恭割下太子和齊王的首級示眾,東宮的人馬便斗志全無,馬上退去。之后,李世民上奏,三日后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并且軍國大事全交太子決斷。兩個月后,李淵傳位李世民,李世民把那一年叫做貞觀。 這樣只看這場孤立的事件,我們會覺得李世民是為了快速掌權、快速登上皇位才發動這場政亂的。但是仔細一想,絕非如此。首先,太子這群人可不是吃干飯的,李建成早年也曾帶兵打仗,雖然軍事才能無法企及李世民,但也不是孬種,后來逐漸退出一線工作,沒少在背后收攬人才,李建成有大批得力的手下,那個大名鼎鼎的魏征就是太子的幕僚,王珪、羅藝等人當時也都在位太子效力,而且太子又有齊王助陣,實力非同小可。面對這樣的對手,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沒被逼到份上,秦王李世民絕不會輕舉妄動。 當初李淵起兵反隋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系并沒有那么緊張,兄弟二人經常一同出兵。但是隨著唐朝的建立,李建成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朝廷內部,而李世民具有超常的帶兵天賦,在外攻城略地,擊敗了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戰功赫赫。由于李世民戰功太高,李淵對其封無可封,最后弄出個天策上將的名堂,天策府可以私設公堂,私募軍隊,甚至發行錢幣,儼然即使一個小朝廷。李世民功勛卓越,名氣遠大于太子,這無疑是對太子的一種威脅,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對此不可能不忌憚,所以太子肯定非常想讓這位二弟徹底消失,于是和齊王李元吉一同想方設法的排擠李世民,但謀劃多次而未果。這也為后來的玄武門之變留下禍根。李淵曾對秦王李世民許諾,成大業后封其為太子,但后來李淵把李建成封了太子,李世民不可能不窩火,但又不能直接發難,只能隱忍不發。秦王常年統兵征伐,手下猛將如云,隨然能忍一時,但真到關鍵時刻首先想到的還是手中的劍。 所以個人認為,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話,李建成就會真的用計謀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從而找到擊敗李世民的機會,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李建成是否會延續唐朝的盛世,大唐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是否會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大唐,一切都無法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