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來源:自用則小網 作者:楊泓/文 晉心榮/攝 發表時間:2023-05-01 瀏覽次數:1128 |
https://n.sinaimg.cn/front20220814ac/325/w720h405/20220814/a5ae-82e9a6a88d7e3452508639da44579bb3.jpg
原標題:徹底翻車!媚日“媚日”的徹底創優超億名創優品,市值已蒸發超600億 被譽為“最強十元店”的翻車名創優品,這一次恐怕真的品市要翻車了。 8月11日,值已蒸關于名創優品“媚日”的媚日相關事件有了越演越烈的態勢。關于事情的徹底創優超億起因,最早源于8月9日名創優品的翻車“公主系列公仔盲盒”事件,但隨著事件的品市不斷發酵,名創優品越來越多的值已蒸“媚日黑歷史”被慢慢挖出,甚至連官媒人民日報都直接點名“名創優品,媚日這種錯誤不能犯”。徹底創優超億 雖然名創優品在事情發生的翻車第二天便已經公開道歉,但輿論和討伐聲卻并未隨著道歉而停止。品市 在利空的值已蒸影響下,名創優品的股價也出現了大幅回調。截至8月11日收盤,在美股上市的名創優品(MNSO)股價報收5.98美元/股,短短兩天時間股價便大跌了10.34%;而若和去年的最高點35.05美元/股相比,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名創優品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八成,市值則蒸發超過了92億美元,約合600億人民幣。 作為國內大型零售企業之一,名創優品在此前又被譽為“最強十元店”,通過近年來的迅速擴張,截至今年一季度,其國內門店數已經超過了3000家,全球門店數量更是突破了5000家;不過,在經歷了迅速擴張之后,最近一年名創優品的增速明顯放緩,業績增長乏力之余,最近三年還虧損超過了20億。 如今,早已深陷泥潭的名創優品,又掉入了“媚日”的漩渦之中,這家被譽為“最強十元店”的企業,會因此跌落“深淵”嗎? “偽日系”名創優品的發家史實際上,這并不是名創優品第一次因為“媚日”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名創優品的形象來看,無論是品牌介紹還是裝修風格,甚至連那個醒目的紅色LOGO,都滲透出濃濃的“日本風”味道;也是因為如此,自名創優品在2013年誕生以來,其就遭受著不少的爭議。 關于名創優品的發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成立的十元店“哎呀呀”。 當時,這家瞄準12-28歲年輕女孩、走平民路線的“十元店”,在推出后便風靡全國,成立5年時間,“哎呀呀”的全國門店數量便超過了3000家,幾乎每一個城市的步行街都會有一家“哎呀呀”。 不過,伴隨著網絡購物的崛起,風靡一時的“哎呀呀”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哎呀呀”背后的老板葉國富也不得不開始思考該如何轉型。最終,在日本和美國經過了數月的考察之后,葉國富決定對“哎呀呀”進行升級,而“哎呀呀”的進階版——名創優品,也在沒多久后誕生了。 根據官方介紹,名創優品的誕生和日本著名設計師三宅順有著很大的關聯,在日本考察期間,葉國富認識了這位日本知名設計師,兩人相見恨晚,并最終決定聯手創業,而后才有了名創優品。 如果真的像官方介紹那樣,名創優品也的確有著日本的“基因”,畢竟創始人之一就來自日本,但這到底有沒有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只是一段宣傳,我們卻無從考究。 而除了從起品牌故事添加日本元素之外,名創優品無論在裝修風格上,還是產品的介紹上,甚至連那個紅色的招牌上,都滲透出濃濃的“日本風”,這也導致許多不了解的消費者會誤以為這是一家來自日本的企業,但其實無論是產品的來源,還是品牌的注冊地,名創優品都是一家純粹的中國企業。 實際上,名創優品之所以要把自己弄成“偽日系”,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樹立“高端”的品牌形象。 時間拉回到10年前,在2010年前后,伴隨著日韓文化的侵襲,日系、韓系品牌成為當時的潮流,產品只要打上日本、韓國的名號,往往就會被認為更加“高端”、是“來佬貨”,也更受消費者青睞,這導致了許多企業向“偽日系”方向發展,而名創優品其實也是如此。 當然,“偽日系”的打法的確帶給了名創優品和葉國富巨大的成功。 憑借著“偽日系”這個打法,名創優品從國內眾多的“十元店”中脫穎而出,不但在2018年拿下了騰訊和高瓴資本10億元的投資,更在成立的第7年便順利上市。不過,伴隨著時代的推進,這個曾經讓其迅速獲得成功的方法,后來也慢慢成為名創優品的桎梏,甚至將其拖向了深淵。 成也“偽日系”,敗也“偽日系”不可否認,“偽日系”的策略的確給了名創優品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在那個網購盛行的年代,大部分的線下“十元店”最終都走向了倒閉,而名創優品的前身“哎呀呀”也受到了互聯網所帶來的沉重打擊;但在進行了“偽日系”的升級之后,名創優品卻成功地從網購時代存活了下來,而且還逆勢發展,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這家從2013年成立的公司,不但只用了7年時間便成功上市,而且門店還開到了海外;根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一季度,名創優品的全國門店數已經超過了3000家,全球門店數更是超過了5000家。 不過,雖然之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名創優品“偽日系”的策略,卻慢慢成為其發展的桎梏,拖慢甚至阻礙了其前進的步伐。 從數據來看,近年來名創優品的業績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跡象。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從2019到2021年,名創優品的營收分別為93.95億元、89.79億元和90.72億元,營收已經出現了明顯“停滯”的狀況;而同一時期,名創優品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1億元、-2.62億元和-14.15億元,三年時間虧損超過了20億。 那么,為何近年來名創優品的業績會出現放緩?其實原因和其此前的“偽日系”策略有關。 實際上,名創優品雖然在“哎呀呀”的基礎上進行了“偽日系”的升級,但其商品卻還是之前“哎呀呀”賣的產品,產品質量依舊較差,根據黑貓投訴的數據顯示,目前網站上關于名創優品的差評超過了1000條,而在2020年9月,名創優品還被曝出過產品質量問題。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在以前大家盲目崇拜日韓文化的時候可能還能發揮效果,但隨著如今日韓文化已經失去了影響力,名創優品產品質量差等問題開始暴露,消費者開始逐漸拋棄這家“十元店”。 此外,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消費者也開始對名創優品這種“媚日”的行為反感,甚至有消費者開始抵制名創優品,甚至連官媒人民日報也發文稱“在原則問題上不能出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出偏差?!焙茱@然,曾經依靠“偽日系”策略取得輝煌成績的名創優品,如今也受到了“偽日系”策略的反噬。 “最強十元店”會否就此跌入“深淵”?從目前來看,被譽為“最強十元店”的名創優品,情況并不樂觀。 除了上面已經提到了輿論問題和經營問題之外,名創優品還面臨著“內部轉型無果、外部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如今的名創優品,可以說已經來到了懸崖的邊緣。 在內部轉型方面,近兩年來,伴隨著“國潮風”的盛行,名創優品為自己努力貼上“國潮”的標簽。 根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三四年里,名創優品分別和故宮、河南博物院合作推出聯名IP,還與唐宮文創、中國航天·太空創想、深圳市插畫協會展開了跨界合作,推出“名創優品國潮月”活動,打造了國潮手提袋、盲盒、玩具等一系列新產品,在轉型“國潮”上煞費苦心。 不過,從目前來看,名創優品顯然還沒有做好完全拋掉“偽日系”的標簽,近期發生的“公主系列公仔盲盒”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內部轉型方面,名創優品要走的路顯然還有很遠。 而在外部競爭方面,隨著如今低價零售店的越發流行,越來越多的低價零售品牌開始崛起,例如在2015年創立的集合店“KK”,如今全國門店數量接近700家,其和名創優品高度重合的目標群體,兩者已經形成了直接競爭,當然,目前名創優品仍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其優勢正在縮小。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雖然近期名創優品股價持續下滑,但許多的資金仍舊選擇清倉離場;根據不久前披露的13F文件中,淡水泉、對沖基金EXODUSPOINT CAPITAL等都清倉了名創優品。再看其股價,截至8月11日收盤,在美股上市的名創優品(MNSO)股價報收5.98美元/股,和去年2月份的最高點35.05美元/股相比,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名創優品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八成,市值則蒸發超過了600億。 從種種跡象來看,名創優品如今已經來到了懸崖的邊緣;而若再不抓緊時間做出改變,這家曾經的“最強十元店”,隨時都有跌下深淵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