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來源:自用則小網 作者:楊泓/文 晉心榮/攝 發表時間:2023-03-23 瀏覽次數:77 |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825/cc2d7a1a79d149178e85979c77210cf7.png
原標題:“楊冪帶火的楊冪短上衣,把我害慘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談心社 (ID:txs163) “每每當我挑選女裝,火的短就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這個世界。上衣” 放眼橙色軟件,把害首頁飄過的楊冪都是“辣妹”“修身”“露臍”之類的標簽; 想找一件普通裙裝,卻發現不是火的短收腰款式就是腰側鏤空; 試圖參考明星穿搭,可楊冪等一眾女明星帶火的上衣短上衣、吊帶裙,把害處處透露著“非瘦子不得靠近”的楊冪高冷感; 無奈下“逃向”大碼女裝的窗口,卻發現此大碼非彼大碼,火的短狠狠被欺騙。上衣 真的把害很想問一句—— 買件正常的衣服,怎么就那么難? 挑選女裝,楊冪是火的短門玄學 如果說這幾年大家對女裝有了某種共識,那么一定是上衣圍繞這一關鍵詞—— 尺碼。 曾經想買一件合身的衣服,只需要在款式和價格上下點功夫,然后選一個常穿的尺碼放進購物車即可。 而現在,這一操作顯然已經不能如此絲滑。 在女裝尺碼變化的學問前,“雪糕刺客”都得甘拜下風。 均碼曾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如今已然成為不可觸及的夢,在某潮牌店鋪尺碼表中,均碼上衣肩寬只有33cm; 這一肩寬標準,在童裝店對應的是140cm身高的尺碼。 某童裝店鋪尺碼表 / 淘寶 好不容易與肩寬達成共識,卻發現領子的“挑戰”還在眼前,卡住脖子簡直呼吸不得。 正常尺碼穿不進去,只得轉向偏大的碼數。 然而,打著“大碼女裝”旗號營銷的店鋪,售賣的衣服胸圍和腰圍完全不匹配; 號稱全網最大碼、300斤都能穿的衣服,實際腰圍只有60,普通身材的女孩都很難合適; 更有甚至,胸圍只有89cm就敢叫自己L碼。 某網紅店鋪尺碼表,最大碼L胸圍只有89cm / 淘寶 不止上衣,就拿褲子來說,加碼到XXL碼,還是會“驚喜”地發現,居然還不如自己小學時壓箱底的褲子穿著寬松。 通貨膨脹的速度,都趕不上女裝尺碼變化的速度。 或許會有人好奇:“人家服裝店的尺碼肯定是根據大多數人的身材來的呀!” 可事實上,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 中國18~44歲女性平均身高158cm,比2015年的發布結果增加了0.8厘米; 而18歲及以上女性居民平均體重是59kg。 但在如今很多網紅店鋪,這個體重身高只能穿最大碼。 出現這類離譜現象的,也遠不止一家店鋪。 以至于很多女生買不到合適的衣服,還要懷疑自個是不是太胖了,不匹配衣服。 畢竟那些樣式好看的小碼女裝,明明就只能給“好身材”的人穿??! 擠不進小碼女裝, 變成了一種錯? 好身材具體指什么樣的身材? 如果你有注意過這些年流行審美的營銷趨勢,那么不難得到這一問題的答案。 那些被炒得火熱的審美營銷詞: 好女不過百、A4腰、iPhone腿、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 還有那被女明星的各種身體部位占據的熱搜榜單: XXX的筷子腿,XXX的直角肩,XXX的蝴蝶骨…… 放眼望去,都是瘦到一定程度才能“配得上”的標簽。 無孔不入的營銷通稿利用“減齡”“顯瘦”“小腰精”霸屏熱搜,潛臺詞不過是“瘦即是美”。 關于“顯瘦”的熱門話題畫風逐漸離譜 /微博 而這類審美觀念下的流行女裝,諸如風靡一時的BM風,除了觀賞價值之外,并不好穿。 它不是為了舒適性、穿著方便而存在,更多偏向于突出女性的“纖細”的腰部和“豐滿”的胸部。 這些流行女裝的款式、尺碼變化,都不外乎走向同一個結果—— “要么你是一個真正的瘦子,要么讓你看起來是瘦子?!?/strong> 繼而限制了“瘦”以外,女性的其他選擇。 國內數一數二級別的超市里,明晃晃掛出的尺碼表,把將XL的身材稱為稀爛,XXL稱為稀巴爛; 所謂“大碼”“胖MM穿搭”成了店鋪的流量密碼,用的模特身高168-170CM、體重只有60KG; 年輕女孩兒們為了擠進S/XS碼的衣服里,拼命對照“BM女孩身高體重表”; 某潮牌-5kg系列的牛仔褲,試穿后才知道,可能是減掉10斤腿部脂肪才讓穿的意思。 肉感很明顯的男生在商場也能找到比自己大兩號的衣服,但很多高大一點的女生,就只能在網上找“微胖女裝”。 表面上仿佛是給了女性更多選擇,但實際能有幾個女孩子不因為“微胖”這兩個字做心理斗爭。 營銷打頭陣,女裝店鋪做后續支撐。 雙重 “施壓”之下,女性追求顯瘦的衣服,成為無可厚非、也無可奈何的選擇。 并不健康的審美規范,扼殺了本該多樣的穿衣自由。 這種審美邏輯, 對女性的“規訓”從未停止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當下最流行的女裝款式——短上衣。 最開始流行的時候,反而是在男性之間。 早在1976年好萊塢風靡的拳擊電影 《洛奇》里,拳王阿波羅·奎迪就有類似的造型,代表著當時的審美風向。 而在1980年左右,美國的橄欖球運動員穿短衣露出馬甲線的樣子,也被視作時尚。 那時利用這種方式展現肌肉線條,是釋放“男人味”的利器。 可是流行審美延續至今天,短上衣的穿搭并沒有在男性中流行下來。 反倒成為規范女性審美的流行趨勢。 露出腰線越來越被認為是女性魅力的一種體現,那些無法把自己塞進好似童裝短上衣的女生,甚至會因此受到身材羞辱因而自卑。 若一旦有女性反駁這種觀念,則很有可能會面臨吐槽: “腰上圍著游泳圈的女的當然不敢穿露腰的短上衣”。 于是當大多數女孩遇到此類情況,第一想法不是責怪衣服,而是塞不進衣服的自己。 哲學家普列漢諾夫曾說過:“絕對的美的標準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美的相對標準就更容易成為審美暴力的滋生地。 一方面不希望被這類身材焦慮裹挾,痛訴尺碼的不公。 另一方面,確實又可以通過類似BM風的裝扮在社交平臺的自我呈現,塑造被大眾認可的理想化形象,極大地滿足對于“美”的迎合。 審美選擇、決定的權利,從來就不在女性自己手中。 這生育過后迅速把自己塞進S碼為榮的論調,又何嘗不是這種審美迷思下的結果? 流行市場利用的恰恰就是這種心理,從而掌握對審美標準的最終解釋權,無聲無息中用這套審美邏輯“綁架”女性。 而bm風并不是這種審美視角下的唯一的產物,近些年“純欲風”、“甜辣風”、“美式棒球風”,其實都是同樣審美規訓下的產物。 穿搭造型可以是自我表達的渠道,但不應成為枷鎖。 因為女性的身體,從來就不是迎合大眾審視,和對自我加深不滿的存在。 長篇小說《覺醒》中,女主角艾德娜因為“背負”著既定的社會責任,在婚后一直保持著周二下午待客的傳統,長達六年之久。 每次在招待客人時,她都要精心換上晚禮服: “打褶的錦緞衣裙在她的兩邊舒展開來閃著金光,坦露的雙肩周圍垂掛著松軟的花邊吊帶……她的儀表使人想起那高貴的皇后?!? “女性魅力”的美名之下表面的地位象征,實際卻造成她的痛苦與壓抑。 待到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身體不是丈夫的財產,她開始學會欣賞自己的身體。 “瞧見了自己那圓圓的臂膀,便仔細地端詳起來,就好像第一次看見它們似的。她的皮膚細膩,肌肉堅實?!?/p> 自那之后家里來客人,她只穿一身便服,不被束縛的她感受到無比的自由,她覺得自己從來沒有比穿這件藍色舊衣服顯得更漂亮。 到最后,艾德娜脫掉“討厭、扎人的衣衫”,赤裸裸地走向了廣闊無垠的大海。 她渴望“游得遠遠的,游到女人們從未游過的地方?!?/p> 褪去世俗偏見的束縛,孑然一身,重獲內心的自由。 如今自然不必再像小說中的女主人一樣用如此壯烈的方式找回自我。 但仍需明白,美的前提是不能丟了自己。 自信很好,沒那么自信也沒關系; 允許焦慮,接納自己,才能慢慢意識到主流審美不應是全部與最終的命題。 而現在,還需有憤怒與質疑的力量。 走出“陰影”,不被所謂的“大多數”影響,需要勇氣,更需要讓形成陰影的那些鐵板,每一面都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那時,我們都不必完美。 [1]葉暉. (2005). 我國女性服飾流變中的性別權力關系探析.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 18(4), 4. [2]于楊. (2020). 近代以來中國女性服裝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現代交際(1), 2. [3]岳新. (2013). 淺談媒介對女性身體審美的塑造. 戲劇之家(9), 2. [4]黃川. (2007). 服裝、身體與自我——論《覺醒》中的女性服裝哲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30(1), 4. [5]杜朝輝. (2010). 我國女性身體審美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前沿(4), 3. [6]程勇真. (2006). 中國傳統美學中女性審美的研究價值. 中州學刊(5), 3. [7]王愛民, & 張柳霞. (2012). 社會性別視野下女性形體審美觀與健身運動參與動機探析. 體育與科學(2), 4. 有機會獲得華為手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