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 |
來源:自用則小網 作者:楊泓/文 晉心榮/攝 發表時間:2023-05-03 瀏覽次數:2237 |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726/d451f33fb61c44d88677256f46255fe1.jpeg
原標題:太神奇!太神聽笑居然真有讓寶寶一聽就笑的奇居歌,快給娃試試 哄娃是有讓門兒技術活!為了博娃一笑,寶寶全世界的娃試爹媽都會拼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太神聽笑 國外還有科學家,奇居專門找到音樂家,有讓研究創作了一首讓小寶寶一聽就笑的寶寶歌。 等等,娃試一聽就笑?這靠譜嗎? 圖片來源:giphy.com 別說,太神聽笑這幫人一邊充分發揮各種腦洞,奇居一邊又抱著死理性派的有讓科研精神,對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寶寶硬磕到底,娃試真的做出了一首經科學驗證的,能讓寶寶一聽就笑的歌——《The Happy Song》。 點擊即可播放,視頻來源:中國日報公眾號 YouTube 有一個爸爸還記錄了寶寶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反應:剛聽到的時候,非常開心地大笑—— 圖片來源:YouTube 博主 ltmes 全程都十分投入和享受,小腳和小手也會不自覺地舞動—— 圖片來源:YouTube 博主 ltmes 這首歌到底神奇在哪?為什么能讓寶寶一聽就笑?今天就來細致說說。 文末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有科學依據的「寶藏哄娃歌單」,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讓寶寶一聽就笑的歌,有什么特點 ?融入了能讓寶寶發笑的聲音 布里斯托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部分嬰兒早在 1~2 個月的時候,就學會了欣賞幽默。其中有趣又奇怪的聲音、噪音,是能引發嬰兒大笑的幽默形式之一。 為了尋找那些最容易引發孩子大笑的聲音,創作團隊的科學家參考了英國一個嬰兒俱樂部發起的線上征集。約 2500 名家長參與投票,結果顯示排名前五的聲音依次為: 噓聲(66%) 模擬放屁的聲音(57%) 打噴嚏(51%) 嬰兒笑聲(28%) 動物的叫聲(23%)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發現,嬰兒更偏愛女聲,尤其是那些呈現出「媽媽語」特質的聲音。 而《The Happy Song》這首歌就巧妙融入了上述這些小寶寶非常喜歡的聲音。 圖片來源:giphy.com ?采用了能讓寶寶更積極回應的旋律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家馬賽爾·澤特納(Marcel Zentner)曾對 120 名 5~24 個月大的嬰兒展開了一場「音樂是否能引發前語言期嬰兒的節奏行為以及積極情緒」的研究。 研究發現,嬰兒會忍不住跟著動次打次的音樂搖擺、腳打節奏,且節拍越清晰,動作與節奏越同步,微笑的時間也越長。 寶寶跟著鼓點搖擺,視頻來源:參考文獻[6] 寶寶跟著音樂搖擺,視頻來源:參考文獻[6] 而《The Happy Song》整個旋律簡單、重復,配合節拍非常清晰的鼓點,孩子一聽就能跟著動起來。 同時,嬰兒會對爆破音,比如「ba」「pa」的回應更多,因此樂曲中也加入了很多像「beep beep」等的爆破音,以引起嬰兒更多的互動回應。 ?經過了專門的實驗室測試環節 榮獲格萊美的女音樂家伊莫珍·希普(Imogen Heap)把那些科學家提供的,已被科學驗證的,能讓寶寶開心的聲音、節奏,融合到了歌曲的創作中。最終,她創作了 4 個版本的曲子。 倫敦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卡斯帕·阿迪曼(Caspar Addyman)和音樂心理學家勞倫·斯圖爾(Lauren Stewart)專門設計了實驗室測試環節。 他們邀請了 26 名 6~12 個月的嬰兒,并首先詢問了媽媽們的意見,畢竟媽媽是最了解寶寶的人。 為了得到更客觀的答案,他們還拍攝了嬰兒聽曲子時的反應,并且由兩位實驗者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記錄嬰兒的笑聲,面部微笑,和肢體舞蹈動作。 一群小寶寶正在試聽 圖片來源:https://www.fastcompany.com/ 驚喜的是,大部分的媽媽們和 26 名嬰兒中的 20 名都對其中一首歌曲表達出明顯的喜愛。 隨后伊莫珍將旋律做成歌曲,便有了現在的最終版本。 跟寶寶互動時播放,效果更佳 參與《The Happy Song》創作的嬰兒笑聲專家卡斯帕·阿迪曼(Caspar Addyman)曾對 20 個年齡段在 31~49 個月的孩子展開過一場關于笑的研究。 研究人員讓這些孩子在單獨、成對或 6 至 8 人一組的條件下觀看動畫片。 結果發現,在和同伴(無論同伴多少)一起觀看的條件下,孩子大笑的頻率是單獨觀看時的 8 倍,微笑頻率則為 3 倍。這表明,幼兒的笑其實是一種靈活的社交信號。 此外,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項研究也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進一步驗證了笑具有傳染性,就跟打哈欠、咳嗽一樣,能夠通過社交來傳遞和分享。 圖片來源:giphy.com 《The Happy Song》充分考慮了互動和社交的需求。歌詞中出現的各種場景和聲音,不僅是小寶寶熟悉且喜歡的,同時也是父母們自己會非常喜歡并愿意與嬰兒互動起來的歌曲。 而且節奏的快慢也再次通過實驗確認,最終的版本保證了父母和寶寶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回應歌詞的節奏,非常適合親子互動。 因此,在跟小寶寶互動時播放,小寶寶會笑得更多哦,趕緊試試吧! 30 首科學哄娃英文兒歌 國內外有許多優秀的兒歌作品,今天丁香媽媽專門邀請了早教專家陽子老師和發展心理學碩士宋鴿老師。精心挑選了 30 首適合小寶寶的英文兒歌,推薦給大家。 之所以推薦英文兒歌,是因為在心理學家桑德拉·特雷赫(Sandra Trehub)的一項針對「小嬰兒更喜歡哪種聲音」的研究中,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研究人員將 30 名平均 8.5 個月大的嬰兒分成 3 組,讓他們坐在 16 平方米大小、黑墻又沒有玩具和身體接觸的房間內。在看不見父母的情況下傾聽女歌手演唱的兒歌,然后觀察嬰兒在與父母分離焦慮下維持平靜的時間。 結果發現:當兒歌是外文的時候,嬰兒持續專注的時間長達 9 分鐘,效果很不錯。 圖片來源:giphy.com 因篇幅有限, 30 首兒歌具體清單,聽取方式 回復「56」即可獲得 除了音樂,一些優質的動畫 既能讓孩子開心 也可以帶給孩子知識,寓教于樂 丁香媽媽為大家準備了 精品動畫片、國風動畫片合集 又好看又有正能量 千萬別錯過哦! 回復數字:85 即可獲得精品動畫片合集 掃描二維碼,回復數字:85,即可獲得 回復數字:86 即可獲得國風動畫片合集 回復數字:86,即可獲得 對于手機這類電子產品 爸媽都希望寶貝接觸的少一點 但手機里有一種 App 是給娃充電、放電的好幫手,還能學到知識 答案就是益智類 App 回復數字:87 即可獲得我們給大家準備了 12 款益智 App 早教、運動、休閑應有盡有 (把貼心打在評論區) 掃描二維碼,回復數字:87,即可獲得 參考文獻 [1] Caspar Addyman. The Laughing Baby: The extraordinary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babies happy[M]. Published by Unbound,2020. [2] Fernald A. Four-month-old infants prefer to listen to motherese[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85, 8(2): 181-195. [3] Kubicek C, Gervain J, de Boisferon A. H,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fant-directed speech on 12-month-olds’ intersensory perception of fluent speech[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2014, 37(4): 644-651. [4] We Created A Song That Makes Babies Happy.theconversation [5] Elena Hoicka, Burcu Soy Telli, Eloise Prouten, et al. The Early Humor Survey (EHS): A reliable parent-report measure of humor development for 1- to 47-month-olds[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21,11(18). [6] Marcel Zentner, Tuomas Eerola. Rhythmic engagement with music in infanc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107(13): 5768-73 [7] Caspar Addyman, Charlotte Fogelquist, Lenka Levakova, et al. Social Facilitation of Laughter and Smiles in Preschool Children[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8,6(27): 1-9. [8] Caspar Addyman, Ishbel Addyman. The Science of Baby Laughter[J]. Comedy Studies, 2013, 4(2): 143-153. [9] Barbara Wild, Michael Erb, Mathias Bartels, et al. Why are smiles contagious? An fMRI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facial affect and facial movements[J]. [10]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2003, 5(1): 17-36. Corbeil, M., Trehub, S. E., & Peretz, I. (2016). Singing delays the onset of infant distress. Infancy, 21(3), 373-391. 本文專家 筱恬 華東師范大學生物學碩士 副主任藥師 科學養育踐行者 陽子 英國約克大學兒童教育專業碩士 清華早期教育基地總負責人 宋鴿 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福山正達蒙學園負責人 策劃制作 策劃:林乙乙 | 排版:月餅 監制:阿童木 | 圖片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