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來源:自用則小網 作者:楊泓/文 晉心榮/攝 發表時間:2023-04-30 瀏覽次數:1417 |
https://n.sinaimg.cn/tech/transform/107/w630h277/20221223/7706-956337986747507590045f92f015e730.png
原標題:在武漢郊區這座自然湖灘隨拍,武漢荷花開在水天一線處,郊區夏天已經來了 大江大湖大武漢,座自湖北武漢在很多人心中是然湖中部地區濱江城市的代表,并且一句話很好概括了其城市的灘隨地貌特征。在武漢生活久了,拍荷發現對自然湖泊這樣的花開景點已經十分熟悉,特別是水天湖區濕地公園不勝枚舉,像在遠城區江夏安山街道鑫農大道附近,線處夏天就有一個叫橋港的已經地方,那里是武漢一處原生態的湖灘濕地。偶爾路過,郊區隨拍湖區水畔,座自荷花蘆葦長在水天一線處,然湖看著繁盛且自然,灘隨原來夏天已經到來。 與多數規劃建設在城區的自然湖灘和濕地公園不同,橋港這個地方,首先在名字上就非常小眾,即便是本地土著,相信也有很多人沒聽過。至于前往打卡,那路線更加陌生,公共交通沒有,自駕成唯一選項,大概走的路線是沿城市南邊的京港澳高速,轉到零零九省道,之后再向西走s330,轉到鑫農大道,最后左拐便是目的地。聽著路線拐來拐去,不免頭暈,因而導航是必須,還要時刻緊盯線路是否合理,避免走偏到了其他地方。 到橋港區域后,首先感受到的是濃郁的鄉下環境。除了一條主軸馬路,自然的行道樹和田野比比皆是,視線里除了天空就是田地,偶爾有零星的民房,看著也像久違的情感。而在橋港之畔,還有安山濕地公園,它的范圍非常大,沿湖泊建設,可能橋港本身也是濕地公園的一部分。讓人詫異的是,這個橋港包括安山濕地公園,距離武漢城區已經有60公里以上,但建設標準和實景,與城區的濕地公園差不多,可見當地主管部門確實付出了不少心血。 在橋港的湖畔走一圈,視野極為開闊,周邊除了湖區就是唯一的主路,雜草長在路邊,似乎很久沒有人造訪。即便是上午8點過了,沿路不僅沒有人,連機動車也看不到,于是這天地一線間,往來南北方向里,似乎儼然只剩下我們這一車一人。孑然一身的感覺就是自由自在,所以哪怕這一時已經到了夏天,已經是入伏天,可在湖畔走著,吹著帶有腥味的風,似乎一點也不熱。當然,也有可能與當天的天氣有關,陰沉沒有陽光,似乎隨時都會下一場雨。 雖然是濕地公園,但橋港這邊的湖灘,種植了很大面積的荷花。從荷花的密度來看,是人為種植收獲蓮藕,七月快要結束,荷花長勢已經頹廢,花朵一個沒有,蓮蓬似乎也早就被摘光了。荷葉一片片倒在水里,有的還枯死,有的地方散落著很稀疏,拉開一塊塊水面,是人為經過的痕跡??催@個狀態,水底下的蓮藕已經在快速成長,估計要不了多久,等湖水稍微退一點,或者到了冬天,就能夠等待到正式開挖蓮藕的時候,收獲定然不少。 與荷花毗鄰的地方是一塊自然的蘆葦灘涂,從蘆葦長勢看,野生的品種??吹教J葦和湖灘,就驀然想起與之有關的詩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千年前《詩經》里的這一句古風,即便反復吟誦,還是能讀出不一樣的情懷。比如有將之傳誦為愛情,也有將之比喻為相思,但在現實的葦草面前,對著天空和水面,孑然一身,思索的則是無限的自由。從城市到鄉野,穿越65公里路程,自由在熱鬧和靜寂之間,來回走動,不沾染一片復雜的云彩。 在看到蘆葦搖曳的姿態,湖畔水岸,居然沒有垂釣的人,這也很奇怪。一是這里可能禁止垂釣,二是真正垂釣的時間沒有到,三是,難不成附近的鄉民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嗎?對著一方湖泊水域,中國人最講究“養育一方人”,湖泊算是一種恩賜,并不是所有平原地區都有湖泊的存在??粗J葦盡頭的另一邊湖岸,樹立了一塊“保護區”的牌子,但其實環境是野草叢生,真正無人過問,自生自滅。 沿著湖岸向北走,過橋港到了濕地公園的另一片區域,這里有木制的棧道相連。棧道規模不大,但建設得很扎實,呈散開之狀,多是臨水走向。棧道上已沒有人步行的痕跡,可能是漲水之后被沖刷掉了,蘆葦和其他雜草完全交叉過來,在棧道上隨處可以拉扯到。這座遠離城區的濕地園區,因為鮮有游人抵達,完全與環境沉浸到了一起,看著十分美好。 |